马正平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向他们问及类似的事情了,宣向明听了他的意图之后,便立刻回应道:“马兄,你若要在舟山经营长期买卖,那最稳定的便是基建和航运了,我记得之前便与你说过这两门生意,不知你是否有去做过了解?”
宣向明与马正平的生意没有冲突,所以给的建议也很直白。舟山当局对地皮管得比较严格,外国商人想在舟山大量圈地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舟山对外国商人开放的可经营基建项目其实范围比较狭窄,便是出钱修建港口码头及配套的道路、仓储等设施,然后通过收取使用费来回本获利。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项目因为必须要按照海汉官方所提出的标准来进行修建,在施工过程中还得接受官方的监督,这些因素会导致前期投资的数目非常大,再加上相对漫长的工期,后续的成本回收期将会非常长,也许要十年八年之后才能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这对大多数商人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了。
尽管这种项目的盈利前景并不算好,但也还是会有商人愿意揽下这样的项目,但其目的往往就不是冲着短期盈利去了。这类基建项目对舟山当局来说当然是越多越好,外来资本的加入会替官方省下大量资源,所以官方对此肯定乐见其成。
主动揽下这种项目,很容易就能赢得舟山当局的好感,如果要在这地方长期经营,那么与官方建立良好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投资不动产无疑能够更好地表明自己在这里长期经营的决心,这种商家也是官方最为欢迎的对象。
而且长期来看这种项目绝不会亏本,如果本身还在经营航运业,那么有自己的货运码头和相关设施就能大大地节约经营成本了。所以宣向明给马正平提出的建议,便是将港口基建与航运打包,要做就两样一起做,这样会更加划算一些。
马正平苦笑道:“修码头,开船行,这可都是大生意,而且投入之后短期内看不到银子回来,在下实在有些为难。”
宣向明摇摇头道:“这些买卖虽然投入大,但长期收益稳啊,而且有海汉守着这地方,平日几乎没什么经营风险可言。虽说比不了你们卖盐那么好赚,但马兄你自己要求稳定的产业,那可就没多少生意能比这还稳定了。”
马正平笑道:“宣兄弟你做的买卖,论稳定也不比这个差啊!”
宣向明摆摆手道:“哪有马兄想的那么好!江浙地区做织物的商人成百上千,这一行的竞争有多激烈,马兄恐怕是想不到的。光在舟山岛上开了商铺的同行,就有超过三十家。我常驻舟山,便是担心长期不在这边盯着,生意被同行给抢走。这么多人做这行,可想而知经营的利润也会被迫降低。若是再做一两年见不到起色,我就打算转行做别的了。”
马正平打趣道:“莫非宣兄弟也要修码头开船行?”
宣向明摇摇头道:“在下是资本不够,真做不了这买卖,只能看看去南边的台湾岛上圈几百亩地开个农庄。听说有不少福广两地的商人都在台湾岛购地置产当地主,想来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马正平道:“在下最近也听人说起这台湾岛的种种好处,只是离得太远了一些,得找机会亲自去看看当地情况才行。”
段天成这时候插话道:“若是马老板有心要到台湾岛发展,在下倒是可以代为安排,在当地官府有几个朋友,可以给予一些照应。”
马正平稍稍犹豫了一下才应道:“先谢过段大人的好意,不过还是先等我们送来这批人结束训练之后再说吧!不盯着这帮小子,在下终归是有些不放心!”
相较于修码头开船行这类生意,马正平当然更乐于接受买地种粮这种传统的投资方式。不过他也听说这台湾岛离舟山还有千里之遥,着实是有点远,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投资,不亲眼看过肯定是不会放心的。
段天成道:“其实你们送来的这些人资质都还不错,大多都有有文化基础,能写会算,比起我国从民间招收的兵员要好多了。如果是在我海汉军中,这样的资质一般都会被挑选出来,作为预备军官去培养。”
马正平道:“段大人真是过誉了,这些小子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大人狠狠操练他们,千万不要心疼!”
马正平担心段天成说的只是客气话,但段天成肚子里却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这番话却是实话实说。这些盐商子弟自小就被送进私塾读书,家中长辈多是生意人,耳濡目染之下也很早就掌握了基本的算术技能,更有戴成荣这样自幼习武的人才,资质的确相当不错。而且这些人因为家境较好,从小吃得饱穿得暖,营养跟得上,所以身体素质也较常人要更好一些。
像这样资质的兵员,海汉军招一百个新兵里顶多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肯定会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段天成当初入伍时的条件就与此相似,他自己就曾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所以才会有感而发。
段天成笑笑道:“若是这批人当中有人今后想要留在我海汉国发展,马老板以为如何?”
马正平道:“别家子弟,在下管不到,若是我马家子弟,那我应该不会反对。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能到贵国发展,应该能比回扬州当个盐贩子更有前途。就算走得不顺,能到外面开开眼界,那也是好事。”
“马老板真乃开明之人!”段天成对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