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为这事,明氏可是闹了好久,可惜原主不想学,谁都没办法,钟老爷子夫妇还能强逼着他学不成?两老可舍不得,确定他对学习真不感兴趣之后,便由他去。钟老爷子夫妇虽不说,当时可也很伤心。两老都盼着,疼爱的孙子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谁想他自己不乐意,也只能就此作罢。如今几年过去,钟老爷子夫妇对此早就能淡然以对,遗憾却不能说没有。
钟正信不知道是不是该庆幸三侄子自动退了族学,不然,他都不清楚到时候钟家负担不了两个学子时,会不会把他给挤了。
事已成定局,现在是他得利,还能留在书院继续求学,钟正信没道理再纠结于此。
“去平阳书局,那里最大,书也最全,要是找不到合意的,再去其他小书局看看。”
钟老爷子简短问了几句小儿子的进学情况,临走前往他手里塞了一串铜钱。
平阳书局就在书院附近,两人不到半炷香时间便到了。
书院学子还在上课,逛书局的人却也有那么几个。
钟老爷子早年也进过书铺,对有学问之人虽然钦佩,倒也不打怂,钟庆然压根就没这方面的压力,不说原主上过三年族学,他本身好歹也念了十多年书,要是进个书局都局促不安,他上辈子算是白活了。
书局很安静,只有沙沙的翻书声。钟庆然问了书铺伙计,直接朝着目标走去。
随手拿起一本医书,翻了翻,一看全是繁体字,钟庆然就脑门疼,就算猛补了几个月知识,他还是有些不大习惯。问过价格,薄薄一二十页都得以百文计,看来进学确实非一般家庭能承受。都说穷文富武,习文都这般难,那学武门槛就更高了,当然学个仨瓜俩枣的不算。
放下手中医书,钟庆然仔细找着草药集以及与之相关的炮制书,最后选中一本《百草集》,上面恰好就有三七和生姜。拿上书之后,钟庆然便在书铺伙计带领下,直奔绘画区,那里有市面上常见颜料以及各种笔墨。
钟家才刚开始挣钱,钟庆然没多少犹豫,放弃质量更好的,直接挑了性价比最高的那些,画笔纸张和染料一并选齐,林林总总算下来竟然要二两多银子。
钟老爷子眉头都不动一下,爽快地付了钱,这让钟庆然重新认识了一番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让他明白,最近家里生意定是不错,使得钟老爷子底气十足。
出了书局,钟老爷子便带着钟庆然去买石灰,一切都很顺利,路过鸿泰酒楼时,钟老爷子脚步顿了顿,看着大堂内红火的生意,又想起还留在酒楼内的三儿子,眼眸暗了几分,随后装作若无其事般继续大步朝前走。
来一趟县城不容易,眼看事情已经办完,钟老爷子便带着钟庆然进集市买了些肉。
钟庆然掂了掂袋中的铜钱,和钟老爷子说一声,便跑到边上铺子里称了斤果糖,拿这个哄孩子最管用。
到家后,钟庆然将果糖分出一半,比他小的都有,比他还大的,他就不管了。
小家伙们咬着甜甜的果糖,一个个都很开心,在院子里跑跑跳跳,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之情。毕竟,虽然这些天,只要能出去玩的孩子,都或多或少赚到一些钱,无奈年纪小了点,皆被家中爹娘给没收,说好听点是代为保管,说难听点,指不定管着管着就管没了。
回到房间,钟庆然身姿笔挺地坐在书案前,一页一页仔细翻看《百草集》。他目前最需要了解的便是三七和生姜,这两种植物能利用的大都是根茎,皆长在地下,若非对它们熟知,就算放在眼前也只会当野花野草对待,钟庆然不认识花生植株就是最好的例证。
《百草集》上药草图案不像照片那么清晰,有些偏差在所难免,要不是钟庆然对这些草药都知之甚详,只根据图谱未必就能认出实物。
三七是钟庆然唯一家传药方的主药,生姜则是作为调味料前途远大。因只有部分地方有药农种植,其余尽皆从山林获取,只等去腥的作用被人获知,便是生姜大发其威的时候。
钟庆然明知这点,若还不先下一城,实在对不起他爷爷对他的谆谆教导。
想起上次进山没发现生姜,钟庆然准备过几天再入山找找。既然童氏说山上有,那应该就有,只不过是他没找到罢了。
时间飞快流逝,终于到了虾塘放苗的时候。钟庆然将红鳌虾根据大小分成三档,一档已经可以上桌,因着虾苗不足,就作为亲虾留存,一档则半大,剩下那些过小的全部放到不足十平米的育苗池里培育,等长到足够大,再放到大池子里。
现在红鳌虾养殖密度不大,虾塘内有水草等植物,需要人工喂食的数量不多,等到养殖成规模后,投喂量就大了,到时候得有人专门负责投饵。这些事已经被钟庆书钟庆竹两人给揽了过去,钟庆然倒是一身清闲。
站在塘基上,看着虾塘内水波粼粼,间或有红鳌虾冒出水面,钟庆然成就感满满,转头对着站在边上的钟庆书钟庆竹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