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真正胸怀大义的忠贞之士终归是少数啊。”汤来贺站在窗前,手指轻轻敲打着窗棂,一脸憔悴和忧虑,愁眉难解,虽然有很多文官倒戈了,但大部分文官还是站在皇帝一边的,局面还没有失控,真正让他感到头疼的,是那些江南士绅的态度。
大概是无官一身轻的原因,江南士绅对隆武朝廷的敬畏心理并不是太强,隆武朝廷远在三千里外的桂林,兵力雄厚的楚军却近在咫尺,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家性命,所以很多江南士绅也倒向了汪克凡一方,虽然不敢和隆武朝廷直接叫板,暗地里却和楚军眉来眼去,对于汪克凡那两篇文章,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江南士绅集体失声,除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人跳出来叫了两嗓子,大部分人都保持沉默不语。
这种结果,汤来贺事先没有想到。
江南是东林党的大本营,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的党魁,他们竟然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沉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对汪克凡表示支持了。汤来贺为了挽回局面,特意去拜见钱谦益,想逼他表态反对汪克凡,却被钱谦益婉言谢绝,还在话里话外劝说汤来贺尽快和汪克凡和解,以免自毁干城,再令江南沦于鞑虏铁蹄之下。
民心所望!
江南士绅尝过被满清残暴统治的滋味,绝不想再受二茬罪,只能把保护他们的希望寄托在楚军身上,一边是拿着明晃晃刀子的楚军,一边是天高皇帝远的隆武帝,该支持谁还用考虑吗?江南士绅之所以集体失声,只是不愿当出头鸟罢了,其实大部分人都偏向汪克凡。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保持着士大夫的气节,遵循封建礼教的操守站在了隆武帝这一边,但是这种人差不多都被满清杀光了,或者早就跑到桂林去了,现在还活着的江南士绅都曾经投降满清,这些年一直忍辱偷生下来,怎么可能突然转了性子,变成不顾一切的卫道士?所以明确支持隆武帝的江南士绅里,只是少数怀有某种企图的投机分子,真正把封建礼教视若生命的比大熊猫还少。
局面如此复杂,已经面临失控的危险,汪克凡这两篇文章一出,双方等于摊牌比大小,隆武帝和文官集团明显输了。
如果汪克凡的手段仅止于此的话,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还不害怕,舌战和笔战都是他们的强项,实在辩不过对方还可以寻死觅活的耍赖,这都是百年来反复玩过多少遍的套路,一向无往不利,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差不多都领教过其中的厉害。汪克凡虽然拿到了大牌,文官集团却可以死不认输,再用别的手段反击回去,既然这一局是你赢了,那就改成三局两胜,你如果又赢了,再改成五局三胜,七局四胜等等,迟早把局面扳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