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催行鼓”,何为“宵禁”?
历来古人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以正史的记载是没有夜生活的。就是“宵禁”。
贯穿每个朝代都有“宵禁”,大致都相同,不一样的是“宵禁”时间上的不同。
唐朝宵禁一般是二更天开始,每天下午六点衙门口开始敲八百声的催行鼓,表示老百姓应该在这个点回到自己居住的坊里,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段时间是不能出坊的。唐律也明确有这样的规定此时大街上除了巡逻的士兵,衙差,打更人外,任何人出现都一律按盗贼抓捕,在动乱时期甚至可以按谋逆大罪论处,所以每天二更以后衙门的金吾卫开始上街巡夜,除了有皇帝特殊批准的官员贵族,任何人不能违禁夜行。
所以张小布一提道想要出去买物件,管家苏禄肯定是摇摇头,此时坊市关门,恐怕西流县街市唯有月色茫茫,弄不好出去,还有被抓的危险。
张小布一晚上睡到这软榻之上,所用的是锦褥绣枕,好不惬意,一时又觉得好奇,屋子里的古董,琳琅满目,哪一件放到现在也值个十万八万的,忍不住一会把玩这个,一会把玩那个,一会又对着那青瓷花瓶用专一用食指敲着声音,听听音质,似乎是学着鉴宝专家一样想辨明真假。
索性躺在床上,感觉新鲜,翻来覆去,想到现在还在受难的春儿,就更没有睡意了。
又想既然做了老太太的“养生顾问”,就拿出点真本事,老太太在苏家的地位肯定不见一般,把她哄开心了,春儿就绝对有救了。
所以他才想去市坊里买一些材料,做几把“折扇”,之所以想要发明折扇,主要是为了老太太健身之用,老太太年事已高,不爱运动,加上苏府的日常饮食,又是大鱼大肉,所谓万事有利也有弊,长此下去,老太太肯定有些冠心病,高血压这类的病症,所以万事不离宗,必须先让老太太动起来,根本上活跃她的身体。
张小布想了想,从广播体操到广场舞,他要使劲把这两种健身方法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想到了折扇,让老太太拿着折扇,做体操锻炼身体。一来可以解闷。二来可以练身。可是唐朝现在还没有折扇,就只有自己做了,幸好折扇这玩意在现代人眼里还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几个竹竿片,加上半圆的布或者纸,用浆糊结合在一起,浆糊简单,纸皮就用布艺代替就行,唯有这竹竿皮让他犯难。
中国人使用扇子的历史很悠久,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而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莫过于三国的诸葛亮,一风鹅毛扇,三分天下事。不过那个时候开始也只是团扇。流行到现在我们手里拿的全部都是“折扇”
至于折扇的开始,肯定不是唐朝,唐朝时候还没有折扇,那时候人们习惯的仍是团扇,或者园扇。如“轻罗小扇扑流萤”、“暂将团扇共徘徊”这些诗词所描述扇子皆是团扇。可是团扇古时代的做法工艺比较讲究。单是扇框就用用三十二根细根竹条烘烤而成,然后加上榫卯结构,随后包边,浆糊,可谓非常艰难,所以团扇并没有在市坊街市上流行。一般用的大抵都是社会上的上流人士,一般宫中的侍妾嫔妃,府内的小姐贵妇,她们喜欢用圆月形状绢宫扇、纨扇、罗扇,并且扇柄上带有樟木或者檀木的体味儿.附庸风雅,暗波流情。
翌日,只听那催行鼓一响,张小布就早早起床洗漱,禀告了一下苏禄,便来到了西流县街市。
大街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常,西流县北街整个街道都是小商小贩聚集之处,卖灯的、捏面人的、刻脸谱的、摆个摊儿卖小枪小剑的,比比皆是。
只一会儿功夫,张小布就见到一个很古朴的店铺,店铺上写了三个大字“文竹轩”。
张小布转了转脑袋一想,文竹轩定有卖竹子的,想着便踏步进了这店门,只见这店里典雅精致,很像现在人卖茶叶的装修,店内门两簇竹子,一窝蜂种植在两旁,进了这店门,里面一弯花池状,花池里做的有假山,小桥流水,简直就是袖珍版的竹林。
张小布抬头望去,只见墙上到处贴满了字画,各种题词,对仗工整,一帧一帧的挂在墙上。
上面写有“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也有“短侬篱漏芒破。须遣拖泥带水来”
还有“环城密竹旧檀乐,春笋新成几万竿。池上龙蛇惊蛰起,军中矛戟绕营看。鸟啼窈窈千重碧,风过萧萧五月寒。缓带轻裘容自暇,屦棋多向此林端。”
张小布不禁连连称赞,诗乃好诗,字也是好字,上面的字迹写的潇洒异常,有的刚劲有力,似乎于那竹子本身的清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小布望右边看,只见一列列画,全是竹子的画,有的画的清韵异常,有的画确实铮铮铁骨一般,并且每个画都有一段诗,相互搭配简直天衣无缝。
张小布暗暗称奇,只见一卷画,列在墙上,却是只画了一片竹叶,这竹叶躺在污泥之中,漏了一部分青,画的旁边却无任何诗句,尽是留白,张小布微微一笑叹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好诗,好诗”,只见一公子哥模样,一身白衣,头发飘逸,朗声道:“公子的诗,真乃世间第一好诗句”说着又朗声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又忙对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