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并非自由,民主也不是任性,民主只是协商
中国文化起源于夏,夏的出现是中国政治的开端,也是文明的开端。夏王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统帅他的部落军队征服东夷、九黎族,黄帝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一战定中华,统一华夏部落,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政治纪元,也叫文化纪元。
鸣条之战,商汤率领商军与夏军在鸣条决战,夏桀战败,又开启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中国文化正式开始了文明发展历程。同时也开启了革命力量推翻旧制王朝的先河,为后世的起义运动与朝代更迭开启了借鉴蓝本。
中国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政治文明的起点就从鸣条之战之后开启,同样中国文化文明的起点也是从鸣条之战之后开始的。
当代文史界多数认为中国文化的起点在《连山》、《归藏》、《周易》,《周礼·春官》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这说明在周代之前“易”是当时重要的政治文献,归于太卜掌握。太卜在周朝之前位列九卿,是扶助王决策疑问,推断国家未来吉凶的股肱大臣,其职责相当于后来的礼部。负责国家祭祀、丧事、迁都、征伐等事宜,每逢重大事项王必参照太卜在太庙的占卜而决策,可见上古中国的易事家就是今天的公务员,并且地位极高。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其实就是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形而上。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中,《连山》、《归藏》被焚,失传。
从后留传下来的只言片语看,《连山》,亦称《连山易》。郑玄《周礼注》:“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易赞》、《易论》:“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贾公彦疏:“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者,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故名易为连山。”
从后留传下来的只言片语看,《连山易》应该是风水学与兵家学的祖先。
《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这说明《连山易》也是六十四卦。同时表示《连山易》在《归藏》之前已经形成完整的文化。
《归藏》传说出于黄帝,当然这种说法无法考证,但是说明中国文化与政治的关联极高,几乎就是政治主张。所以你会看到中国文化自古就不是逻辑文化,也不提倡逻辑思维能力,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在权利阶级看来,直观思维简单粗暴,感观思维直接深入,故无需逻辑思维来参与、搅局。逻辑思维有客观性,属于第三者的立场,有民主协商的成分。而对于一个需求预测文化的王来说,出于政治目的,王们并不需要一个第三者来搅局。王的决策只要臣下服从就可以了,还要民主协商干什么呢?所以中国自古就是直观思维发达的国家,政治文化重视感观思维,强调二元思维的国家。
即便是今天你处处也能体会到二元政治的影响力。如中国的工商、质监、城管、运管、交管等等制度,都是二元思维的果实。
以交管为例,交管制度近年来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措施,手段不段提高,但是立法者却是一家独言,关起门来制定全民参与的法律制度,完全不考虑广大参与者的想法,法律法规一方推出,另一方必须执行,这就是二元思维的成果。
尊重法律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也是责任,好的法律大家都会遵守,自然而然也就会成为优秀的法律典范,这样的法律人人都会自觉的产生敬畏之心。但这一切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立法者、执法者,与法律执行者必须形成三方等立的关系,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确定法律内容,以确定关系到三方正义的责任义务。这才是好的政治文化。
民主的含义并非自由,当然也不是封闭的强制的二元结构,而是一种三方等立的客观反映,存在于逻辑关系之中。好比两个民众各自都有自我主张,意见相左,无法协调一致,于是有第三方加入,处使两个人坐下协商,通过协商各方妥善处理,将相左的意见达成共识,这就是民主。
民主并非自由,民主也不是任性,民主只是协商,通过开放式的手段,多方协商,妥协,以求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形成你情我愿的共识,最终解决问题,落到民主的地基之上,建立起和谐的大厦。
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用封闭式的压制手段维护一方的利益,以强势基调,以强迫为手段,压迫,压制另一方,以实力,权力,或毋须有的政治教条压制另一方。这样的方式只能是**,而非民主协商。这种文化已经落后,有一点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政治文明是恶劣的陈垢。
其实民主有什么不好的呢?我们有矛盾,我们可以坐下来用开放的态度说出各自的意见,看法,认识。在沟通中互相交流,达成妥协,然后形成一致的意见,在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多方意图的协议,这有什么不好呢?
难道真的就只有简单粗暴的压制最容易解决矛盾呢?
简单粗暴的压制的确可以最快最省的解决问题,但是这种非人性化的理性思维方式,解决的只是表层问题,实际的深度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平民百姓只能用忍的态度来应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