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先后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哥哥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首辅。弟弟做了左都御史,后来外放都督两广,是朝廷数一数二的封疆大吏。
两兄弟后来致仕回乡,共同办了一所书院,教导家中子孙读书,就是如今的文山书院了。李家的子孙代代相传,大都走的是读书科举的路子。两兄弟之后,虽然子弟再没有入阁拜相的,但也出过十来个翰林,每一代都有官至二三品的朝廷大员。
如今,文山书院已经不仅仅是李家的族学了,而是广收天下的学子。而李家的子孙在府城世代繁衍,枝繁叶茂。因为他们主要在城东聚族而居,所以被称作东城李。
西城田,则是府城李姓之后的第二大户。
要论富庶以及人口数量,田家并不在李家之下,之所以排在李家之后,是因为李家门户清贵,而田家则是以商贾起家的。如今田家的子弟也多有走科举仕途,在朝为官的,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根基和主要的富贵还是在商贾。
西城几乎所有的大铺面都是姓田的。而李田两家相互为姻缘,亲戚关系那也是盘根错节。东城李贵且富,西城田富且贵。
“这么看来,这府城就是李田两家的天下了。”夏至听了长生的讲述,微微点头说道。
这么说着话,马车早已经进了东城的地界,很快就到了文山书院的外头。文山书院,顾名思义,是因建在文山而起名的。
据长生说,文山原本不叫文山,而是叫做丘山,因为山并不高。是李家的两位先祖看中了这里,在山上广栽树木,又圈下了周围的土地,建立书院。他们觉得丘山不好听,就改成了文山。书院也就叫做文山书院。
进山是一条青石路,可容两辆马车并排而行还颇有富余。
夏至让长生将车停在了书院的门口。
第91章东城李
长生是要将夏至和小黑鱼儿送到书院里,见到了夏秀才他再离开。但是夏至坚决拒绝了。院其实一点儿都不顺路。送他们过来,长生已经耽误了不少工夫。再耽搁下去,怕是事情就办不成了。
“都到书院门口了,长生哥你还有啥好担心的。我和老叔两张嘴,还怕我们找不到我爹吗?”如果长生把他们送到夏秀才跟前,夏至还怕她要办的事情不好办了呢。
长生无法。他也听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了夏至如何聪明能干,而且书院里头人口单纯,夏至和小黑鱼儿两个还真出不了什么事。
“那我办完事再过来接你们回去。”长生就说。
夏至忙摆手,让长生不用来接他们。“有我爹呢,肯定把我们安排好了。长生哥,你放心去办你的事吧。”
长生只好笑笑,看着两个孩子进了书院的大门,他才吩咐大刘调转车头走了。
夏至和小黑鱼儿带着大青进了文山书院,她悄悄往后看了一眼,见长生的马车走了,她才松了一口气。
“十六,咱咋办?”小黑鱼儿到了新地方,东张西望,跃跃欲试。大青似乎也感受到了小主人的情绪,围着小主人打转,样子也颇为兴奋。
就有学生打扮的年轻人从旁边路过,看见大青就远远地站住了。
“老叔,咱牵好大青的绳子。”夏至嘱咐了小黑鱼儿一句。夏至早就给大青准备了牛皮颈圈和牵绳,平时在家用不到,这次进府城来就用到了。
府城人口密集,他们要带大青到处逛,用绳子牵着一方面免得大青走丢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免得那些怕狗的人害怕。
那看见大青就站住的人看到了小黑鱼儿手里牵的绳子,似乎就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慢慢地走了过来。
文山书院很大,院落套着院落。现在貌似是上课的时候,书院里不见什么人行走。
等到那个人走近了,夏至就迎上去冲他福了一福。
“这位相公有礼了。”夏至客气地招呼。一般书生考中了秀才之后,就会被人尊称为相公。夏至进了书院看见这年轻人做学生的打扮,就称呼他相公,这也是很客气的意思了。
“还礼,还礼。小姑娘有什么事啊?”年轻人冲夏至还了一礼,笑眯眯地说道。
夏至抬起头,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有点儿眼熟。十五六岁的模样,长的唇红齿白的,一双桃花眼。这个人,她肯定在哪里见过,就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既然想不起来,夏至就不想了。她很客气地问眼前的少年:“我们有事找书院的山长,请问相公知道怎么走吗?”
少年似乎有些惊讶,但依旧笑眯眯的。“小姑娘,不要叫我相公,我还是白身。你年长你几岁,你叫我一声大哥哥吧。”
夏至就微微眯了眯眼:“叫你大哥哥,你就领我们去找李山长吗?”
“当然。”少年见夏至露出菜刀眼,似乎觉得非常有趣。“你们是找大李山长,还是小李山长,还是老郭山长,我都能带你们去。”
文山书院还有这么多位山长?她可没听夏秀才说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夏秀才回家的次数本就不多,谈起文山书院的时候就更少了。
夏至心里有些迷惑,但是面上丝毫不显。“我要找一把手,说话最算数的那位李山长。”
“一把手,哈哈,这个说法好。”少年大笑,一双桃花眼简直乱飞起来。“你还没叫我哥哥哦。”
“大哥哥,请你带我们去找李山长好吗?”夏至将菜刀眼转换成弯月眼。十二岁的小姑娘,也是萌萌哒。
“好,够甜。大哥